方便面有那么多大品牌,为什么挂面却没有?
2021/8/27 8:36:55
为什么泡面有品牌而挂面没有?
在我的小密圈,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而我周末恰好去逛了一下超市,于是周末就用图片的方式就发出了这个疑问。
不过今天我也没有一个确定正确的答案,只能把几个可能原因拿来跟大家分享。
1、首先是对这个问题的前提假设做个解释。我说的是为什么方便面有大品牌,挂面没有。后台很多朋友留言说,挂面其实也有品牌,陈克明就是,而且是上市公司。
这个说的没错,所谓品牌,只要有名字就是有品牌,我们家其实就比较喜欢塞北雪,所以说不是挂面没有品牌,而是挂面的品牌不像方便面那么知名。即使陈克明这样的第一挂面品牌,其量级也很难与康师傅对比。
陈克明与康师傅的百度指数对比
2、有人提出来说,可能因为人群的原因,挂面品牌大多在中老年妇女中知晓,而年轻人不太了解。我的感觉是,确实有一部分这样的原因,但另一种情况却相反:即使我不用化妆品,我还是知道雅诗兰黛、后、SKII这样的品牌。比如维多利亚的秘密,在男性受众中的知名度也非常高。所以我依然认为挂面品牌的品牌知名度偏弱。
3、我们想到的第一个原因可能是这样的:方便面产品本身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只要有热水就能解决一顿饭的问题。而挂面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它需要再加其他配料或者菜才能成为一顿饭,属于原材料性质的产品,不容易形成品牌。
同样的逻辑,我们可以看到咖啡豆的品牌就会弱于咖啡品牌,水果品牌就会弱于果汁类品牌,布料品牌就会弱于成衣品牌。
如果我们集中在主食这个类别里,饺子、汤圆就是完整的解决方案,所以品牌就有三全、湾仔码头这样的品牌,面粉的品牌就会弱一些。
这样似乎有道理。但也是有特例的,比如水果类的褚橙就有品牌了,虽然还没有那么大。
4、另外一种可能的原因。因为挂面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方便面就更加复杂。加工程序越多,品牌能够赋予它的差异点就越多,就越容易形成区隔。
似乎有道理,但有个问题,为什么水会有品牌,挂面就没有呢?水的加工也不那么复杂,形成的口味上的区隔也不会太大,可是水就有很多品牌。
5、接着上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另一个观点。因为水的使用频率比较高,挂面的使用频次比较低,而且方便面的使用场景更多、使用频次更高,所以更容易形成品牌。
虽然我觉得也有一定道理,但是邦迪创可贴的使用频次也不够高啊?这怎么解释呢?
另外,挂面的使用频次在北方很多家庭与方便面的使用频次是类似的甚至要比方便面高的。
6、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呢,因为挂面的消费者更关注价格,所以挂面很难卖高价,毛利不足,厂家没有意愿打广告。
这也是一个角度,但解释的并不全面,逛大超市的人,我观察下来,30左右的家庭主妇也很多,她们对价格接受度可以是挺高的。或许是因为不愿意打广告,而没有带来品牌溢价,才导致了挂面的价格偏低,低价低毛利究竟是原因还是结果,这个还不得而知。
或许挂面在十几年前的情况是这样的,但近几年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
7、总结下来,还有一些提过的没提过的观点包括挂面是原材料、工艺简单、毛利低、消费者年龄偏大、口味很难区别开来、挂面在南方食用不多等等。但几乎所有的这些原因,你都可以举出一些品牌的反例,比如矿泉水的的口味就很难区分开,番茄酱和酱油也是一种原材料,每一个因素可能都不是单纯的原因。
或许是因为挂面集合了半成品原材料、工艺简单门槛低、毛利低、消费频次低、口味很难做出区别、使用场景限制、不是完整的解决方案等等综合不利因素,才出现了这种情况。
8、一个行业里没有大品牌,从直观的角度看,就是厂家不愿意花钱做广告去建立品牌。这是硬币的两个方面,如果厂家不愿意花钱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网络营销网-国内首家网络营销门户网站,关注网络营销行业,提供网络营销新闻资讯研究策划案例等资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