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视角浅析网络推手现象
2007/7/23 3:19:18
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黎秋玲
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地址:武汉珞珈山
邮编:430072
网络推手“造”新闻的一个案例:
据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5月24日,在杭州华山医疗美容医院顺利完成一期整形手术之后,“人造李湘”李瑶5月23日上午出现在杭州的媒体眼前,宣告签约拍戏,正式迈上星途。
此前,“李瑶变李湘”事件在网络上风靡一时。人们关注着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在父亲病危时决定去整容,让他能够看到自己容貌姣好后成为演员。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瑶变李湘”事件不是单纯的网络事件,却是网络推手邹某让其短时间内成为焦点人物,并因此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网络推手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把杭州某整容医院、李瑶和他的剧本一起推向前台,可谓一箭三雕。
“李瑶变李湘”事件始发于网络并赢得关注,也可以说是网络“造”新闻的典范。由此可以引渡到其它网络新闻出现及网络人物火爆现象,并做解读。
与李瑶一样,芙蓉姐姐,天仙妹妹,非常真人,Acosta,小胖,等一连串名字构成了近期互联网世界的喧嚣与躁动,当草根迅速蹿红成为炙手可热的“红人”之时,一个个造星神话也让这些明星背后的策划人渐次浮出水面。让人们不得不关注他们背后的“功臣”――网络推手。“网络推手”这个新兴名词在互联网上被解释为:致力于打造网络明星的、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的人,又被称为网络策划师,推广的对象包括企业、产品和人。目前炒得最红的推手当属推人的那些网络推手,譬如:陈墨,我招谁了,浪兄。网络推手的出现从某种程度来说是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必要从传播学视角进行解读。
网络媒体具有自由、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和广泛的参与性,使其成为可以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意见市场”和“舆论阵地”。通过分析关于产生“网络红人”的网络舆论,我们可以发现在网络推手制造“网络红人”其议题的生成与论题发生的转向,都与网络BBS 的传播特性密切相关。因此对网络BBS的传播特性进行审视,也应该建立在与传统媒介相比较的基础上。这样我们才能更为清楚地把握网络BBS对传播形态的构建。鉴于此,本文将以传统媒介为参照分别从传播者、传播信息和受众这三个向度上解读“网络推手”是如何运用BBS这个虚拟空间中的传播特性的。
网络BBS虚拟空间中的传播特性
1.从议题设置的角度而言,网络BBS话语权的分散使私人议题很容易演化成公共议题。
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含义是大众媒介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大众媒介集中在少数媒介组织中,由于媒介组织受控于政治权力、经济资本等外在力量,媒介组织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对传播信息进行议程设置;另一方面,由于传播媒介受到技术、版面和时段的限制,其信息容量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社会公众在传统媒介中的话语权非常有限。在议题设置这个问题上社会公众几乎没有参与权。⑴
但是网络BBS这个民主、开放、互动,而且具有无限信息容量的传播空间中,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私人化的情绪、主张、隐私等都可以在网络BBS中表达,人们关注的事件经过网络中公众议程设置,较容易成为公共议题。观点意见在交流、博弈后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可以说,网络BBS私人化和个性化特性以及传播权利的分散化和互动性特征,模糊了私人议题和公共议题的界限。
谈到如何运用网络的议程设置功能,网络推手陈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捧红一个人需要如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在各大社区发帖、发照片引起关注。第二步:版主推荐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网络营销网-国内首家网络营销门户网站,关注网络营销行业,提供网络营销新闻资讯研究策划案例等资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