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民用网络视频营销吸引全世界
2007/7/21 12:25:25

  将兴趣和事业结合在一起,事业和网络联系在一起,于是企业和世界实现了联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素有“桂北粮仓”的美誉。在这个把农业、畜牧业作为当地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区,全州县生物技术开发实验场的名号在当地从事养殖业的人们耳中那可是响当当的。如今,这个小企业的知名度已经跃出了省界,甚至跨出了国界,数以万计的养殖业从业人员从中受益。而这一切,按全州县生物技术开发实验场的创办人蒋爱国的话说就是:“网络是个宝。”
  农转“非”,再到“非”转农
  蒋爱国算是那种很有主见的人。当年他从全州高中毕业后,一开始在本地的鞭炮厂打工,这份单调的工作蒋爱国没做多久,就在家里人的帮助下开始生产袋装小食品。因为办厂,他和他的家里人脱离了农业生产,过上了亲戚眼中的好生活。蒋家所在村子里的300多口人都沾亲带故,他富起来了,于是向他借钱的人开始络绎不绝。“一年下来也有两三万,那在1994、1995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蒋爱国说。
  亲戚总是叫苦农业生产没有办法能挣钱,可蒋爱国就不信这个邪。其实从小喜欢养动物的他在开设食品厂的时候,就用边角料养了十几头猪。1997年,22岁的他关闭了食品厂,搞起了养殖业。这个决定让好不容易才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的家里人非常不解,但是在蒋爱国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算盘”。
  “像猪这样的普通经济型动物在当时的售价最高6元/斤,而比较大的青蛙、黄鳝(半斤一条)在那时候能够卖到60元/斤,效益显而易见。”蒋爱国坚持自己的眼光,但是养殖这两种动物却给他出了一道难题:饲料怎么办?最开始,由于野生的肉食饵料生长规模较小,他甚至到厕所中去收集蛆虫。这样的举动虽然看起来有点荒谬,但却让家里人看到了他的决心。所以当他在《农村百事通》、《广西科技报》等科普读物上了解到原来饵料也可以通过养殖来完成时,全家人倾囊支持他踏上了异地求学的道路。“当时主要的学习地点是在广西柳州的一个劳改农场以及山东巢县。最惊险的一次是有一次去巢县,我一出站就被几个当地人抢了,他们就给我留下了三元钱,最后我还是扒火车回来了。”蒋爱国回忆说,“那几年的火车票钱加起来大概有8000多元,而且还全部是硬座。”
  通过外出“取经”,蒋爱国将生产蛆虫的流程进行了改革,使得蛆虫的收集效率提高了三倍。原来培育和收集100万颗用于孵化蝇蛆的苍蝇的蛹需要3个人,现在只需要1个人,成本上也大大节省了。乡亲们闻讯赶来购买,在这种情况下,蒋爱国又果断地将事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专门的饲料生产上来了。1997年底,全州县生物技术开发实验场正式成立了。
  当兴趣“撞上”事业
  除了喜爱饲养动物外,和大多数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蒋爱国也对任何电子产品都很感兴趣。在1995年,他就已经接触到了当时很流行的插卡式小霸王学习机。1997年后试验场开办后,他到省会南宁的机会逐渐增多。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所以当他看到街边打字店中别人用电脑时就非常羡慕,于是在当年就添置了第一台电脑。
  “那是一台二手联想电脑,8000多元,就在南宁市迎新旧货市场买的。还记得是一个叫彭孝青的电脑玩家帮我选购的。”他表示当时用电脑主要的用途是玩游戏、打字。只是没想到当初的一时兴起,竟然为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1999年,已经摆弄电脑有两年的蒋爱国成了中国最早上网的一批人。“当时还是拨号上网,每个月的上网费都要两三百元,中国最早的互联网网站,如瀛海威等,我都上过。”接入互联网之后,蒋爱国的视野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南宁或者广西省了,网络让他了解了更多的信息。在那个充斥着泡沫的时期,蒋爱国也经不住别人的“忽悠”,交了几千元会费成为一个不知名的网络公司的会员。在这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网络营销网-国内首家网络营销门户网站,关注网络营销行业,提供网络营销新闻资讯研究策划案例等资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