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寨手机的路在哪里?
2021/10/18 9:01:18

  深 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电子科技处处长席卫忠表示,手机行业已经进入了品质化时代,大品牌逐步占据白牌手机厂商的市场空间是不可逆的,小品牌厂商同质化较严 重,生存空间的确越来越小。即便是此前仍有空间的非洲、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其市场也已受到了国产大品牌的密切关注。随着海外并购的进一步展开,尽管 手机整体出货量并未下降,但山寨手机的海外市场也不可避免将进一步收缩。
  “小 米也只要几百块就能买到,小品牌的优势的确不多了。”对为数众多的山寨手机厂商的出路,席卫忠也关注多时,他发现,手机生产商之间的并购相当活跃,尽管提 高技术含量、将自身并入新的手机行业生态链仍不失为一种转型方式,但研发特殊功能机或积极通过并购将自身变为拥有品牌和技术的大厂商的一部分,也许是更好 的选择。
  事实上,山寨手机没落以后,各类手机制造企业,不论山寨机工厂、品牌手机代工厂,还是小有规模的手机企业,都在谋求各自的转型,有 的苦苦挣扎,不惜成为规则破坏者;有的变身为“正规军”,打入海外市场;还有的则主动放弃一线市场,全力去拼二、三线城市,以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生存 下来。
  据时代周报报道,东莞兆信通讯的董事长高民最终被救活了。工厂的300多名员工也领到了两个月工资,合共200多万元。
  “愿赌服输,我输了。”这个在公司倒闭时没有选择常见的跑路,而是选择在深圳家中打开液化气自杀的手机代工厂老板,自杀前留下的绝笔信在各种社交媒体圈子中流传。而兆信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TCL大厦的办公室已大门紧锁,空无一人,透过玻璃门,还能看见“兆信(深圳)研发中心”的牌子挂在前台,办公室已被物业公司收回。
  年关难过,兆信通讯事件不仅将珠三角的数百名手机业供应商牵扯进来,也震撼了珠三角制造行业几乎所有老板。它也掀开了2015年手机代工业大洗牌的帷幕,被认为是“智能手机产业链危机信号”。
  在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日渐成熟、甚至成熟到在海外市场也打起价格战之后,留给小品牌、山寨品牌手机厂商的空间越来越小,留给这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东 莞兆信没有自己的品牌,主要业务是代工东南亚品牌手机。在资金链断裂之前,东莞兆信们也有过好时光。2008年,这一年被不少业内报告称为中国山寨手机的 巅峰期,这一年,国产山寨手机的产值达到了216.3亿元,国内大大小小的手机代工商们也处于他们的“黄金时代”。这一年,东莞兆信的月出货量曾高达 100万部,接近全球手机产能的1/100。
  深圳手机协会公布的数据,中国山寨手机业总产值曾超过千亿,它们在国内市场被挤压后走向非洲、东南亚甚至欧洲,如今海外市场利润空间再被挤压,步入后山寨时代的它们,可以走向何方?
  最大的寒潮
  2015年1月,深圳华强北,围挡后的主干道仍在进行地铁工程,堆着电子零配件和山寨成品的电子商场被脚手架包裹。
  这里是曾经的中国山寨手机中心,全中国电子产 品的价格风向标。这里曾云集2000多家与手机相关的商铺,销售着低成本模仿主流手机产品的外观或部分功能的廉价低端手机,再销往国内其他地区乃至出口世 界各地。它们曾以超长待机时间、模仿最潮流手机的外形和千奇百怪的功能吸引消费者,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率先采用的一些“千奇百怪”的功能,后来逐渐出现在 了主流手机设计中。
  但现在,几乎找不到消费者记忆中的“山寨机”踪影了,在高科德、赛格电子市场等数码电子城,大部分手机商铺不是打着卖品牌手机配件和充电宝的旗号,就是空着铺位,招租的手机号码随处可见。与此同时,“严谨销售假冒伪劣、无合法来源商品”,&l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网络营销网-国内首家网络营销门户网站,关注网络营销行业,提供网络营销新闻资讯研究策划案例等资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