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用户心甘情愿转发分享的三大原则
2021/11/10 8:47:14

  朋友圈已经成为重要的营销阵地,人际关系搭建了一条奇妙而又高效的传播渠道。在关注、分析“用户行为”时,了解什么原因会促使用户分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当用户用你的产品去撩拨塑料花姐妹时,
  你的产品才有机会被传播。
  ▪本文只有 2644 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朋友圈已经成为重要的营销阵地,人际关系搭建了一条奇妙而又高效的传播渠道。所以,不管什么样的APP应用,“一键分享”的设置是标配。于是,在关注、分析“用户行为”时,了解什么原因会促使用户分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是我们在分析“分享”这件事的时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蒙弊”,“分享”这个词是从产品生产者、运营者的角度对用户的行为做出的一个描述,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同样的行为背后,并不是“分享”这么简单,甚至跟“分享”的本意无关。这就需要我们好好研究了,毕竟,摸清用户的真正想法,才好对症下药,啊不对,是“有的放矢”。 
  “分享”的背后是“存在感”
  为什么有时候你咬牙拿出十张优惠券作为奖品都没人愿意“分享”呢?
  除了奖品力度不够大、不够吸引人,还有什么原因呢?
  这个就厉害了,因为人们日渐增长的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啊。对于用户来说,分享APP的打卡签到记录多数时候不是因为“利益趋使”,是因为要刷“存在感”。
   啥叫存在感?
    就是让大家注意到“我”,并因为我的行为受到刺激。
  戏精的你一定不需要我多说。为什么那些不着边际五花八门的测试会刷屏?为啥“一元画”这种公益活动会刷屏?就像运营君从前分析的那样,除了产品、事件本身具有传播性,“分享”让用户在朋友圈里得到趣味共鸣和赞许,进而让用户在这个过程里刷到“存在感”。 
  “存在感”通常是这样的
  通常一款产品在设计功能时考虑的多是应用场景,对于“分享”的引导往往是比较常规的设计,比如打卡啊、晒成绩啊、拉好友送好礼啊等等,我们不能苛责产品开发在这方面没有想象力,而应该把这种常规看成开发者对未知情况留下的一种开放性态度。 
  我们应该结合产品的“雷打不动”的功能,灵活多变地为产品增加设计,或者是设计活动,或者是增加互动模块,激发用户的“分享”行为,让用户欲罢不能地去“晒幸福”、“晒成就”、“晒人格”,在朋友圈一片羡慕嫉妒恨的声音里晒出“存在感”。
  帮用户晒幸福
  如果你的产品或你的活动可以让用户展示自己的幸福感,用户是非常愿意“分享”的。看看大家常常在朋友圈晒什么,旅游啊、美食啊、包包啊、口红啊,毕竟不好直接晒钱,而且可能还需要通过“晒”掩盖不怎么有钱的事实(这一点很容易通过用户数据得到)。通常来说,旅游和美食几乎是和幸福感关联最直接、视觉冲击最明显的品类。 
  晒美食 
  晒旅行
  所以,想想你的产品可以跟美食、旅游产生怎样的连接,就能找到触发用户分享的关键了。这种离人们生活很近的场景,还是比较容易制造联想的,旅游类、导航类、天气类、美图类的产品都不在话下。
  即使相对冷僻的应用也很容易想出点子,比如,记单词这类的产品,可以搞个每周记单词活动,第一周“拍下你身边最具revolutionary精神的食物”,第二周“拍下你看到的最Gothic的穿衣搭配”……再比如,一款理财产品,可以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网络营销网-国内首家网络营销门户网站,关注网络营销行业,提供网络营销新闻资讯研究策划案例等资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